校友简介:胡梦雨,女,经济管理学院2020级国际商务1班学生,2024年被渤海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。考研成绩为政治75分、英语65分、专业课一120分、专业课二120分,总分380分。
当经济管理学院校友联络部的成员联系到胡梦雨的时候,她正在潜心研究八年级下学期的政治课本。听到我们联系她的意图后,她笑称:我在大学时期是个很普通的学生,没有什么耀眼的成绩,若是要说有什么可以教给学弟学妹们的,那可能就是考研经验了。既然学弟学妹们有需要,我将毫无保留的传授我的经验。
以下从五个部分,带大家一起走进胡梦雨同学的考研故事,听听她的独家备考经验。

政治备考经验
胡梦雨将考研政治复习清晰的划分为“基础夯实”与“冲刺提分”两个阶段,精准应对政治“内容繁杂”这一难点。
大三升大四的暑假,胡梦雨便开启基础阶段的复习,直接锁定徐涛老师的强化班再搭配《精讲精练》。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程时,胡梦雨直接将视频调成1.2倍速,遇到晦涩的唯物辩证法原理等知识点时,就暂停视频,对照教材上的案例反复琢磨,并在笔记本上画出逻辑框架图;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时,则用1.5倍速梳理好历史脉络,并同步在《精讲精练》上标记重点。整个7、8月,胡梦雨都专注于理解核心理论,坚决不搞死记硬背,为后续复习筑牢地基。
9月份开学后,胡梦雨迅速转入冲刺期,把肖秀荣系列资料作为核心工具。她先用1个月刷完《1000题》第一遍,每道题都认真标注好知识点,对于近现代史纲要里易混淆的会议时间,专门整理成表格进行对比记忆,并将错题进行单独标记;10月刷第二遍时,只攻错题,分析错误根源,针对性强化薄弱板块。11月《肖八》到手后,胡梦雨每天花1小时练选择题,保持答题手感;12月《肖四》发布后,便全力背诵大题模板,还特意总结“理论阐释+材料结合”的答题思路,避免生搬硬套,确保答题更具针对性,最大化提升得分率。

英语备考经验
胡梦雨从大三下学期的三月份就开始备考考研英语,始终以“单词+真题”为核心,并搭配作文训练稳步推进。她使用“不背单词”APP,利用早八通勤、午间时间等“碎片化”的时间背诵单词,并结合《红宝书》上的“词根词缀法”拆解生词。在这样严格的“训练”下,胡梦雨每天固定积累150个单词,还专门整理真题里的高频词和熟词僻义,每晚临睡之前,她都还会再复盘一遍易混词,避免无效记忆。
进入6月份,胡梦雨开始“啃”2010年后的真题,她将真题分为两个部分,2011-2017年的真题进行精细化解题,做完一篇阅读理解后马上对答案,厘清每一个单词的意思,并在错题本上进行记录。2018-2023年的真题留在最后阶段进行考场化演练,严格卡住考试时间,全部做完后再对答案,使自己始终保持考试时的手感和紧张感。9月后胡梦雨开始主攻作文,她没有依赖现成模板,而是整合王江涛的《考研英语·高分写作》等3本资料的范文框架,结合自己擅长的句式,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两套个性化模板,每周按不同话题练1-2篇,写完对照范文修改语病和表达。在严格的备考训练之下,胡梦雨最终拿到了65分的成绩。

专业课备考经验
专业课复习的核心是精准发力与高效落实,其中令胡梦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信息搜集和复习方法。胡梦雨在专业课备考之初,曾面临复习资料零散的困境,后来她通过小红书、贴吧等方式找到直系学姐,从学姐手里买到了重难点笔记和真题以及每周带学指导。在指导过程之中,学姐帮她划重点、避冷门,为胡梦雨的整体备考过程指明了方向。
资料使用上,胡梦雨以教材为基,搭起复习框架后分板块进行背诵,对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,她以表格的形式让其清晰明了。在背诵知识点的同时,胡梦雨还研究了往年真题,从中提炼出了“理论+案例+热点”的答题模板,让自己落在试卷上的答案更具有针对性。
考前一个月,胡梦雨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完成5次模考。在第一次模考时,她便发现了问题——试题量太大,试卷做不完。因此,在后边的模考时,她给各题型都设置时间上限,从而严格把控答题时间。在经过大量真题、模考题训练后,胡梦雨的答题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。

教育综合备考经验
教育综合复习同样需按阶段有序推进,“搭框架”、“重背诵”、“攻实战”三个阶段,层层递进,扎实落实,才能攻克内容繁杂的难点。
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是教育综合备考的基础阶段,胡梦雨对着厚重的教育学教材一度无从下手,后来跟着《丹丹教育学》课程学习后才找到方法。她把教育学原理核心理论、中外教育史脉络、教育心理学等按章节做成思维导图,并在导图里标注好案例辅助理解,成功搭建起了知识框架,避免了复习后期知识堆积且零散的现象出现。
7-10月是强化背诵期,胡梦雨用活页本做成“考点卡片”,每天晨读2小时,并严格利用艾宾浩斯记忆法进行复盘:当天睡前速记、周末总结易错点、月底用导图回顾。因为容易记混历朝历代的教育制度,胡梦雨特意将教育制度的发展整理成时间线,反复梳理背诵。
11月后转向实战阶段,胡梦雨起初回答主观题时常常遗漏得分点,因此,她便使用“总-分-总”的答题模板,一题一总结,力争把每道题回答的尽善尽美。同时,胡梦雨还准备了“教育热点本”,把“双减”、“核心素养”等热点话题与教育综合的核心知识点绑定,以便于在考场上妥善应对。胡梦雨还每天坚持默写1道论述题,哪怕再累也不松懈。靠着这每一步的稳扎稳打,胡梦雨的答题逐渐变得规范且有深度。

专业选择和院校选择
因为从小就有教书育人的梦想,胡梦雨选择了学科教学这一专业。她认为学科教学专业对男女考生均有鲜明的优势——职业对口性强、就业方向明确、行业需求稳定、福利完善、职业安全感足等。对于女生而言,学科教学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,女生的耐心细致特质与教师职业高度契合,在师生互动中更易发挥优势。
在院校选择方面,胡梦雨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路——需先明确自身目标,结合自身学习基础、备考时间、心仪城市及就业规划综合考量,切忌盲目跟风热门院校。同时要重点关注关键信息:专业课是否压分、对双非考生有无歧视、是否保护一志愿等。胡梦雨在择校之初,也因为学姐的推荐关注过几所南方的师范院校,但仔细研究后发现,这些院校的专业课不仅参考书多,还涉及大量超纲内容,对跨考的她来说备考压力太大。最后,因为看了张雪峰老师的直播,胡梦雨关注到了渤海大学,她翻遍了渤海大学近三年的复试名单和录取结果,发现自身的条件与渤海大学的适配度较高,便定下了渤海大学学科教学这一目标。

研途寄语
从跨考的“追光者”到研途的“深耕者”,胡梦雨以一颗“献身教育事业”的初心叩开了思政教育的大门。在学科教学(思政)的研途上,她正一步步成长为“用思想引领成长”的教育者,也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担当。对于考研,她说到:“考研这条路,每一步都浸着辛苦,大家真的都太不容易了。要是觉得情绪绷不住了,千万别硬扛,停下来歇一歇、松口气。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,健康的身体才是打好‘考研’这场持久战的底气。”
最后,胡梦雨衷心祝愿母校弦歌不辍,薪火相传,永远焕发蓬勃生机,在未来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才。
初审:闫若惜 李华筝
复审:赵坤
终审:于江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