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的访问,今天是

院长信箱

校友之家
学工队伍
工作动态
学生风采
校友之家

网站首页 >

学团工作 >

校友之家 >

正文 >

校友之家

    焦中龙|初心如磐,笃行致远

    2025年11月05日 18:30   

    校友简介:焦中龙,男,山东泰安人,中共党员,潍坊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,大连海事大学2022届硕士研究生。本科期间曾任潍坊科技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“青年之声”部部长、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创新创业部部长等职务,曾获“潍坊科技学院优秀学生”、“山东省优秀毕业生”等荣誉称号。2024年通过山东省选调生选拔考试,入职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政府,现为满庄镇政府党建工作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。

    平地彷循,于平凡中播种希望

    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时候,眼前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无比新奇。陌生的教学楼、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,从未学习过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,还有需要我自主规划的通识教育课程。从被安排地满满当当的高中生活,突然切换到极具自由性的大学生活,这种角色转变让我一时手足无措。不再有老师紧盯,不再有家长催促,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全盘规划,我犹如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帆船,不知何去何从。

    或许是这种迷茫打乱了我的学习节奏。在本科期间,我的成绩仅算中等,英语更是我始终跨不过去的“坎”。当同学已轻松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时,我还在原地徘徊。还记得大二第一次参加四级考试,成绩很不理想。当别人为自己“一次就过”而欢笑庆祝时,我只能默默翻出四级资料继续备考。这份失落与不甘,深深激励着我再次出发。在之后一年多里,我又陆续报了几次四级考试,即使失败,我也从未放弃。我不断调整备考方案,摸索适合我自己的学习方法。我坚信,无论我的基础多差,只要我肯尝试、肯付出、肯努力,就一定能看到希望的曙光。终于,漫长备考日月里积累起的一个个单词,无数个深夜里默念的备考金句,终化作助我成功的东风,让我在大三顺利通过考试。我想用自己这段曲折的英语备考经历告诉大家:基础薄弱并非定局,凭借执着的努力与科学的方法,完全可以在四六级考试乃至考研英语中取得佳绩。即便前期成绩不尽如人意,只要永不放弃,通过考研或公考改变人生轨迹、跻身理想平台。我始终坚信,机会,是始终存在的。

    星海启航,于执着中锚定方向

    如果说考研是一片浩瀚深邃的星海,那么我的考研经历便是手握星图,逐颗点亮点点星光、一步步靠近理想未来的长途跋涉。大三下学期,身边不少同学都开始为考研做准备,看着大家整日查阅资料、泡在图书馆,我也怀揣着好奇和从众的心理加入了“考研大军”。当看到17届学长学姐的喜报时,我在由衷祝贺的同时,也被深深鼓舞:“他们可以,我为什么不能?”考研的热情在我心中熊熊燃烧。

    此后,我开始广泛地收集资料,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找学姐学长请教,拿不准专业方向时,便向学院的老师寻求帮助,听听他们的建议。在大家的建议与帮助下,我确定了我的考研目标——“大连海事大学社会工作专业”。此前,我在创新创业部的工作中深刻体会到,一个目标的完成需要一个又一个小任务的积累。因此,定下这个目标后,我便将其拆解为若干阶段性任务,每天按照计划完成这些小任务,慢慢积累,直到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。

    大道知行,于选择中实现理想

    在备考路径的选择上,考研与考公存在着极大的差异。如果说考研是“三分运气,七分努力”,那么考公便是“五分运气,五分努力”,甚至有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。最近恰逢国考的岗位表发布,身边不少因专业受限的同学陷入焦虑,感慨“报国无门”。如果本科专业在公考报名中存在限制,那就需审慎权衡是否有必要通过考研弥补自己在选择岗位是的不足。

    近年来,我注意到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,部分同学在考研时陷入“为升学而升学”的误区,为了所谓的“名校”盲目跟风考研,却因院校与专业选择失当,导致研究生毕业后可报考岗位反较本科时期更窄。因此,科学的自我评估与长远规划至关重要。2024年公考中,我凭借“双一流”硕士身份,成功报考某部委特招岗及潍坊市人才引进A类岗,并均顺利入围,但我身边也有不少人因读研选择的专业和院校限制,导致“路越走越窄”。这些事例让我愈发坚信:学历提升从来不是“一劳永逸”的保险箱,只有将个人专业背景、目标岗位要求、招录政策变化等多种因素纳入考量,才能避免“读研导致路窄”的困境。

    心得共勉:成长路上的三点感悟

    回首来路,作为过来人,我有三点心得愿与正在人生关键叉路口的学弟学妹共勉,希望能为大家成功之路提供参考:

    一要“知自己”。所谓“自知者明”,只有真正立足自身实际,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短板,未来的每一步才能有的放矢。以考研择专业为例,专业选择绝非跟风追逐热门,更不是盲目听从他人建议,而是要静下心来叩问内心,认清自身兴趣所在与能力所及,结合自身实际与发展前景,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。在此过程中,要善用调查研究的方法,坚持问题导向,做到“入山问樵、入水问渔”,在精准调研中深刻剖析自我,最终明晰前行的方向。

    二要“鉴他人”。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”,青年学子的成长从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,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。既要靠自身实践积累经验,更要在比较与反思中汲取他人智慧,力求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。但需要明确的是,借鉴绝非照搬照抄,而是要结合自身特点,有选择地活学活用,将他人经验转化为自身成长的阶梯。

    三要“立长志”。青年时期是理想信念塑形的关键阶段,也是确立人生方向的关键时期。一旦认准了值得深耕的前路,就应有“乱云飞渡仍从容”的定力,不因一时挫折而气馁,不因外界纷扰而动摇。无论是就业还是求学,都要学会从大局着眼,将个人选择置于时代背景下考量,在反复叩问中涵养“立长志”而非“常立志”的坚韧。唯有将个人理想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,在服务基层、奉献人民的实践中定位人生坐标,青春才能在持之以恒的奋斗中绽放出璀璨光华。

    上一条:邵善辉|以赛为犁,耕植乡振 下一条:孔艳美|书写韶华,一路生花

版权所有权:潍坊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

地址:山东省寿光市金光街1299号

技术支持:山东潍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

邮编:262700